如果不读书,就无法真正教好学生 | 朱煜访谈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兼职导师,中国教育学会名师巡讲团特邀讲师。曾获全国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特等奖、首届全国小学语文教学观摩活动上海选拔赛特等奖。《小学语文教学》《教师博览》杂志签约作者。著有《讲台上下的启蒙》《还在路上》《教书记》等,主编出版《新语文参考古诗文卷》《学科有效学法指导•小学语文》《迷人的阅读》等。
冷玉斌采访者
教育部“国培计划”北大项目组核心专家,点灯人大学项目组核心成员、通识教育学院教务负责人,《中国教育报·读书周刊》特约撰稿人。现任职于江苏省兴化市第二实验小学。
访谈录
我最近在读梅子涵老师的《女儿的故事》和梅思繁的《爸爸的故事》。梅思繁是梅子涵老师的女儿。前天偶然在微信中看到书讯,新蕾出版社将这两本书放在一起出版,就赶紧买下了。《女儿的故事》原来读过。《爸爸的故事》估计是新近写的。这次将两本书放在一起读,很有意思。你知道,我给儿子写过几百篇成长录,所以对这类反映孩子成长过程的书一直挺有兴趣。现在还没有读完,初步的印象是《爸爸的故事》更打动我。我想,这是和年龄有关吧。看一个成年的孩子回忆与父母相处的细节,抒发感受,让我情不自禁地想到自己,想到自己的父母和孩子,想到流逝的岁月。等读完,我会写一篇书评,表达自己的想法。
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要回答好,得写一篇长文才行。限于篇幅,我只能分阶段说。
第一阶段(入行一二年),刚走上讲台,教育教学上的事情很多都不会。巧了,有一天我在书店里无意中买到一本《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理论体系》。念师范时读过一些苏霍姆林斯基的书,还做了不少摘抄。而《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理论体系》正好帮助我梳理了原先的阅读体会,使我对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念有了更清晰的了解,并促进了自己的教育理念的形成。
第二个阶段(入行三至十年),读了不少语文教学理论与教育理论方面的书。如《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语感论》《言语教学论》《文章学与语文教育》《语言学与语文教育》《文艺学与语文教育》《传统语文教育教材论》《现代课程论》《教学策略》、《教会学生思维》《教育新理念》等。在有了一定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后,再读这些理论书籍,让我更好地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而阅读课程理论则使我慢慢能够站在课程的角度思考一节课设计与教学,教学的视野由此拓展了。
第三个阶段(入行十一年至二十年),这个时期由于承担了校内课程开发、各学科教学管理的工作,所以阅读了不少其他学科专业书籍和教育教学管理书籍。至此,我的兴趣已不仅仅停留在语文教学上,而是对课程改革、学科建设、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都开始关注,就此养成了系统思考教育教学问题的习惯。另外,这时儿童文学阅读推广蓬勃发展起来。我小时候读过不少儿童文学作品,念师范时也学过儿童文学理论课程。因此,在这个阶段读了不少儿童文学理论书籍以及儿童文学作品,算是温故知新吧。
第四个阶段(入行二十一年至今),这段时期,我的专业阅读目光放在了教育教学理论研究著作上,可能是因为之前的阅读经历,所以累计到了这个阶段,就想看一些更深刻的东西。
以上回顾,谈的是专业阅读,实际上,在各个阶段,除了专业阅读,我依然根据自己的兴趣阅读了不少文史哲方面的书籍。这类兴趣阅读,对专业阅读有着非常好的促进作用。
第一本是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苏霍姆林斯基不仅将整个心灵献给学生,也将整个心灵献给了同行。在这本书中,他生动亲切地讲述着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分享着自己的经验,让读者感受到他的教育智慧。教育智慧是一线教师最需要的。
第二本是《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有朋友问我当下小学语文教学的问题是什么?我说,创新有余继承不足。要继承前人经验,首选当然是叶圣陶先生。这本书,中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每年都读一遍。它让我们知道,应该如何认识语文课程,如何上语文课。
第三本是陈鹤琴先生的《家庭教育》。我是在有了儿子之后读这本书的。读完之后立刻推荐给我班的家长,也在不同的场合推荐给同行。这本书用家常语言告诉我们如何理解儿童,如何对儿童有话好好说。有话好好说,是很多成年人不会的事情。
知道周作人,是因为我父亲的介绍。我念初中时,有一次父亲提到了周氏三兄弟。父亲有不少鲁迅的书,却没有周作人的。我问他原因,他说周作人当过汉奸,他的书不容易买到。好在等我想读周作人时,他的书已经能容易地买到了。
周作人读书多,学问大,识见卓绝。他是作家,是思想家,是人道主义者也是自由主义者。他和鲁迅是现代文坛两座高峰。读他的文章,我印象最深的是“人情物理”四个字。周作人说,人情物理就是健全的道德,正确的智识。这话简单至极,可是内涵却深刻得很。所以在拙著《教书记》的腰封上,我写了一句话:我希望自己的文章和课堂中有人情物理。另一个印象深的是他的文章之美。我的文章观,完全受了周作人的影响。《教书记》便是我读周学周的作业汇报。
小学教师如果想读周作人,可以先选以下书籍:钱理群先生编过一套《周作人散文精编》,非常好。如果再配上钱先生的《读周作人》一起读,就更好了。周作人的有些文章并不好读,一边读,一边看钱先生的导读,能降低阅读难度。周作人的《知堂回想录》是他的回忆录,文字平实,记叙详尽,可以当资料看,可以当散文读。读完了,对周作人的思想便会大致了解。作为小学教师最好再读一读《儿童杂事诗图笺释》,不管是周作人的诗还是丰子恺的画、钟叔河的笺释,都堪称一绝,不要错过。
第一,“得意门生”不敢当。第二,商老师不仅对我读书生活有巨大影响,对我整个人生也有很大的影响。每次到商老师家里看望他,主要就是谈谈最近买了什么书,读了什么书,然后天南海北地闲聊。看上去一点儿没有“教”,但实际上我学到了很多。我曾在一篇文章中说,商老师的书房就是我的课堂。概括地说,在商老师身上,我看到了一个赤子之心,这是教师最需要的。商老师一生坎坷,但他始终葆有一颗赤子之心,热诚地对待学生对待教育,一辈子研究学问。商老师是将读书写作真正当作生活方式的,临终前一个月依然在读书。商老师身上既有传统知识分子的风骨,又有现代学人的视野胸襟。这是我一辈子都要学习的。
我从二零零四年起在学校里做教师阅读推广活动。每个学期根据学校工作的需要,教育教学的焦点热点,选两本书,学校购买,送给老师们。我会针对书籍内容做一个详细的读书方案,方案中通常会明确每个月要阅读的章节和利用教研组活动时间交流读书心得的主题。只要有可能,我还将作者邀到学校,为教师做导读。读完之后,会根据书籍内容请老师们完成一份“作业”。比如,读完《美国学生课外作业集锦》一书后,我设计了一个模版,请老师们根据自己所教学科的特点设计一份学生作业,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组织面上的教师阅读活动,首先是突出实用,要利用各种方式让教师们体会到书籍对自己有用。其次是关注情感,想办法拉近教师与书籍的距离。比如邀请作者导读就是很好的办法。第三是强调整合,将阅读书籍与教师的日常工作巧妙地整合起来。不要让教师觉得读书是一项额外的任务,是负担。第四是营造氛围,引导学生读书需要营造氛围,引导教师读书当然也需要氛围。从硬件氛围到软件氛围都很重要。比如在学校里找几位爱读书的教师,经常交流,在适当的场合请这些爱读书的老师分享读书体会,这就是软件氛围。
现在各地的教师读书活动很多,有学校组织的,有教师自发组织的,也有像厦门海沧区、哈尔滨香坊区那样以当地教师进修学校牵头组织的,都做得非常成功。学校组织的或者民间沙龙式的读书会,大家共读一本书,定期活动,分享心得,能将书读深读透。官方组织的读书活动往往采用读书心得交流评比,专家讲座,教学展示,经验介绍等形式,能在一定的区域内营造出良好的读书氛围,让不爱读书的老师逐渐爱上读书,从而带动区域教学教研。一个没有阅读习惯的人要养成阅读习惯,是需要一些外力作用的。
好的儿童阅读推广首先要关注儿童性。推广人要真正懂得儿童,知道儿童阅读规律,知道儿童需求的多样性,知道儿童生理心理的差异性。
其次,好的儿童阅读推广应该将有为与无为巧妙地结合起来。所谓有为,是指设计一些有趣的阅读活动,使学生通过活动实践,深化阅读成果。所谓无为,是指为学生提供时间与空间,让其自主阅读。教师完全退出。
好的儿童阅读推广应该将课内与课外的功能真正梳理清楚。课内的语文课,课内的阅读指导课,课外的学生自主阅读应该是正相关的。课内部分,教师的指导性必须彰显,课外部分,学生的主动能动性必须充分激发培育。教师应该知道哪些内容是课内的,哪些内容是课外的,并在实际操作中很好地区分。如此才能将不同场域的作用真正发挥出来。
好的儿童阅读推广的目的,就是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策略。以上谈及的三个方面,是当前儿童阅读推广中做得不够的。
说到专业书,推荐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吧。即便你已经读过此书,我建议还是每年拿出来重读。经典的魅力就在于常读常新。
说到童书,推荐怀特的《夏洛的网》。我的第一篇童书书评,写的就是《夏洛的网》。另外,你如果愿意再读一读怀特的散文的话,相信你会有惊喜哦。
(文章来源:创意写作吧)
相关内容精彩文章
如果您喜欢本文,欢迎转发并分享到朋友圈~
如果您有任何与儿童阅读、母语教育有关的问题和困惑
欢迎添加晓语微信:qjmyxiaoyu
我们一起亲近母语!
培育有中国根基的世界公民
儿童阅读•母语教育•传统文化
投稿:qjmygfwx@126.com
微信号:qjmygfwx